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妞妞,

很久没有给你写信,既有怠于沟通的原因,也是日常少了激发沟通欲望的窘迫处境。平凡日子里的小困惑,我们常有契机通过有效交谈化解。而近半年来,由家庭造成的困境,再次嵌入我们的婚姻关系中,如鲠在喉。

不论观念如何演变,在事实层面,如同我们正面对的,婚姻的确要经历个体与配偶家庭由碰撞到尝试融合的过程。碰撞是必经阶段,导向多种可能,契合、若即若离、疏远或者冲突。融合程度深浅,又与多种因素关联,可以整理为以下三个方面:

1.交往和婚姻阶段,双方是否充分披露各自家庭信息。披露方式可以是全面描述,或者提供直接观察和沉浸式体验的机会,信息包括亲友经济状况和生活理念、长期存在的家庭困境和矛盾等。在信息披露和交互的过程中,双方可以权衡自己的观念、接受程度和抗风险能力,做出应对决策,可能是终止关系,也可能是庆幸遇见好人家,抑或选择共同经历风雨。

但是,信息披露充分与否,有时不取决于个人意愿。即便为人子女,真的了解父母和家庭吗?成长过程中,孩子常用遗忘和逃避的方式处理家庭矛盾,刻意忽视的习惯可能延续至婚恋阶段。但在另一方看来,信息披露不充分,则显得不“坦诚”,埋下隐患,以致在接触并尝试融合时,面对“突如其来”的家庭矛盾,配偶触不及防,陷入应激反应的泥沼,任凭情绪主导行事。个体夹在爱人与家庭之间,一边是一时无解的矛盾,一边是情绪化的爱人,理性遭撕扯,最终一地鸡毛。

2.个体的恋爱、婚姻观念,受到各自家庭和所处阶层影响,复杂多变。多数人并不具备成熟稳定的婚恋观,在进入亲密关系后,只不过是将既有的处事方式和生活观念投射进来,作为婚恋期间的行事准则。这种不经反思的方式存在两个问题,一是自身的不足和弱点也一道投射进来,成为婚恋关系的隐患;二是忽视了婚恋关系在亲密关系里的独特之处。

受教育程度与妥当处理婚恋关系之间,并不存在直接关联。社会、家族、长辈的成见无孔不入,左右着婚恋观形成,自主判断未必有容身之处。我曾过于期待理性反思在处理婚恋问题的作用,但真正深陷困境时,注意力只够用于全力阻止情绪失控或崩塌,无暇开启反思模式。只在困境稍解时,才有思考的余地。可能在婚恋关系里,理性思考只适用于总结经验教训,无法及时有效处理现实困境。理性只在存在沟通可能的环境中有效,但婚恋关系里,沟通不是解决问题的常用工具,尤其当问题涉及原生家庭困境时,杂揉了童年创伤、阶层困境,理性有时难以压制不好的应激情绪。而且,多数矛盾需要长时间消解,甚至无解。矛盾不解,困境犹在,只等下次爆发。

3.个体与爱人家庭的融合不会一蹴而就,并且保持稳定,而是在亲疏程度条里左右摇摆。生活总有颠簸,婚恋更是。个体与陌生的配偶家庭相处,温馨时有,不满时有。观念相和、生活默契的状态难遇难求,毕竟经历有别、代际鸿沟。

由此我想到,我们可能进入一个思维误区:个体必须与配偶家庭融合,成为当然且亲密的一员。或许融合只是婚恋关系里的特例,倡导接受才具有现实可能性——尝试接受双方已有的家庭状态,摸索相处方式,可以是融洽和睦,可以是保持距离、各自体面,也可以是主动介入困境,帮助对方家庭做出向好的改变。

很多人对婚恋关系有期待,而现实总有差距。我们虽然知道,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只存在小说里,但不妨碍人们憧憬美好。不过,我告诫自己,不要让憧憬坠入幻想深渊,而对现实漠然无作为。可以让憧憬成为改变的动力,塑造出自己想要的状态。

当然,残酷的是,更多时候我们只能选择与家庭保持体面的距离,人力有时穷,有些观念、习惯和环境无法改变。

 

这些反思,倒也从侧面表明了婚姻和恋爱的意义:个体身处其中,体验“剪不断、理还乱”的状态,直面关系里的自我和矛盾,为自省与人格完善提供思考素材,有关“爱”本身,以及“爱与现实”、“爱与亲情”等诸多关系。而且,这种认识路经还可以作为处理消极情绪的方式,从“本我”分化出中立的“旁观者”,偶尔躲进旁观者的身体里,既能减缓困境冲击“本我”造成的消极情绪,也能保存一份理性力量。

只是,同样要做好心理准备:任你思绪漫天,现实总无波澜。处理婚恋关系里的问题,自省的理性能让人冷静,但还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。此时,勇气比理性更难得。理性能消解的矛盾,其实不足为虑。相比之下,勇气要面对的,则是复杂的人性和自我。人如何能揪着自己头发从泥潭脱困?勇气嵌在自我里,与怯懦、贪婪、侥幸等人性抗争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勇气无法轻易取胜,屡战屡败是常态,所以才有了我们犹疑不定、伤感无力的状态。那些看似笃定地勇往直前的人,要么智勇无双,要么愚昧至极。你我皆凡人。

 

明天哥

2018.5.10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杨林毅

杨林毅

18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法律人,刑事法律、监察法制研究者。联系方式:yanglinyi0906@gmail.com。

文章